欢迎进入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官网

搜索

版权所有: 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copyright 2018
网址:www.hniwhr.cn    电子邮箱:hniwhr@163.com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长沙    电话:0731-85486203  传真:0731-85486203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370号  湘ICP备18023252号-1        后台管理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党的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宣传第十七期

分类:
党风廉政建设
作者:
来源:
2017/11/08 17:51
十九大报告,这些要掌握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大会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两个重大判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五个定位: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个历史使命与“四个伟大”
 
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个伟大:
 
实现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行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个重大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这一思想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两个重要时期
 
从现在起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两个阶段(“两步走”)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九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经济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政治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社会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生态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国防和军队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方面: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外交方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建方面: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二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三是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四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是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六是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七是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八是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四个伟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回放
 
“四个伟大”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而来的,经历了从各自独立表述到逐步融合的过程。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命题。党的十四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沿用至今。
 
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五大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进行阐述。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将“伟大梦想”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放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重要理论概括。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四个伟大”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报记者 毛翔 李志勇)
 
新征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两个阶段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