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官网

搜索

版权所有: 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copyright 2018
网址:www.hniwhr.cn    电子邮箱:hniwhr@163.com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长沙    电话:0731-85486203  传真:0731-85486203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370号  湘ICP备18023252号-1        后台管理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专题专栏

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奋斗历程

分类:
忆奋斗历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12/26 12:07
浏览量
评论:
一、发展历程

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是湖南省水利行业唯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全院现有在职职工97人,其中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博士5人,硕士32人,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38人,科技人员占80%以上,是一支高素质的水利科研队伍。这支队伍专门人事水利科研工作,担负水利建设管理攻坚克难的重任,是湖南省水利科研突击队、先锋队、主力军。这支队伍初创于1960年,曾一度为湖南省水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不幸于文革中裁撤。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她得生,也是改革开放的进程促她成长和壮大。1978年4月恢复的湖南省水利电力科研所,有编制50人,1983年扩编至90人,至2017年更名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再一次扩编为120人,这支队伍已由恢复时的3~5个研究室发展到今天,现拥有湖南省大坝安全监测中心、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中心、灌溉试验站、农村水利研究所、防灾减灾研究所、河流泥沙所、水利科技推广中心等研究部门及湖南南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江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湖南科宏大坝监测中心有限公司等科技开发实体。主要开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防灾减灾、农村水利、灌溉试验、水土保持、水生态与水环境、水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咨询、服务及新技术推广应用。

我院拥有湖南省大坝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水利水电灌溉试验中心站、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中心三个科研平台:建有面积200平方米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室,配备 Stealth-3水下机器人、 Leica全自动测量机器人、 Leica GS15一体机GPS等专用仪器设备,能够进行力学、岩土、量测、水泥等专业110余个检测项目试验:拥有水利科技咨询甲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甲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乙级、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乙级、工程咨询丙级、计算机信息系統集成等多项资质,并通过1S09001:2008质量认证。
二、科研支撑作用

我院以抓好水利科研工作为立足点,积极投身水利水电建设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紧密围绕各时期水利水电建设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研究成果服务水利事业,在研究与应用中促进自身发展。在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农村水利建设管理、防灾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农业节水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优势。

1.水库大坝安全建设、管理技术优势突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院在省水利厅工管局指导下,组织精干力量配合水利部南京大坝中心在桃源县黄石水库开展全国第一个土坝安全分析试点,为我国制定水库大坝安全分析技术标准以及推行全国水库大坝安全分析作出了贡献。我院也藉此机会积累了水库大坝安全分析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奠定了我院在湖南水库大坝安全分析的技术优势地位。 1998年~2010年间,我院承担了全省80%的大型水库,70%的中型水库及大量小型水库安全分析及除险加固设计工作,为全省水库大坝安全建设管理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与此同时,我院与时俱进,于2007年组建了全省唯一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省厅建管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建成了全省水库大坝安全注册数据库,完成了全省一万三千多座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工作,基本掌握了全省水库大坝基础信息;同时,为提升全省水库大坝安全运行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负责研发了湖南省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GIS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对实时监测信息进行多平台可视化展示,利用移动终端在电子地图上对大坝注册信息等进行实时管理,利用手机APP对全省水利部门管理的水库大坝巡检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督促水库管理单位按巡检制度要求实施巡检,减少了人工管理成本,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效率,建立水利行业网上知识库,方便了水库管理人员。该系统也是全国率先将不同类型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集中于同一个发布平台,实现在线实时并网运行、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水库安全管理应用公共体系,曾于2011年7月作为全国水利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实践成效,在人民网、新华网、水利部网站等多家媒体上宣传报道,获得良好评价和反响。
 
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水下可视探测技术

2.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技术国内知名

积极开展灌区节水改造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相继承担了当时的12处大型灌区的10处大型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获得了水利部水规总院好评,奠定了我院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设计的技术优势。后来,我院又及时抓住水利部对山丘区特殊地貌条件的中型灌区升大型灌区政策机会,帮助市(州)政府编制了6个中型灌区打捆升级大型灌区的规划,全部获得了水利部审查通过并获国家发改委立项,为我省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事业做出了贡献。其中桃花江中型灌区升级大型灌区规划中的部分内容被选入《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典型示范案例。正是因为我院在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设计领域的技术优势,被水利部征召参与编写全国性技术指导手册《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并由中国利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制了水利行业标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规程》(SL 418-2008)。

编制《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

3.农村水利科研成果突出

2004年水利部启动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我院承担了我省首次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查及农村人饮安全总体规划,成果获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评审通过并立项实施。此后持续多年,我院作为技术支撑的单位,承担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设计及技术服务工作,为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2009年,针对我省农村饮用水氟、砷超标人数众多的情况,申报了水利部“948”项目《农村饮用水质处理技术》研究并获立项,研究成功了快速高效饮用水除氟砷的水质处理技术及除氟砷树脂,成果获得了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2010年以来的我国大力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规范化、生态化问题,我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化、规范化研究》,成果被水利部列入全国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并获2014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化、规划化》专著。2015年我院主持编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排水》(DB/T876.5)湖南省地方标准。

出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化、规划化》专著

针对当前大量开展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亟需解决的工程设计通用化、标准化问题,我院正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图》研究,即将结题验收。

4.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增效灌溉技术研究

农田灌溉用水量约占全省用水总量65%,是绝对用水大户,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大有可为。我院在2000年研究提出了水稻“控灌中蓄”的节水灌溉制度,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了《湖南省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定及灌溉定额等值线图》,在全省灌区规划、设计及灌溉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被水利部列入2010年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获得了201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灌溉试验是实行节水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我院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建设一个高标准的节水灌溉试验区。该试验区位于长沙县春华镇,占地面积145亩。目前已经建成一个高标准的水稻大田试验区,占地10亩,有试验田块34块;一个多功能试验测坑,具有全自动供排水、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功能,能同时开展水稻、旱作等4~5种作物灌溉试验。目前正在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重大水利科研项目等研究,再过1~2年,将建成湖南唯一、南方地区领先、全国先进的多功能、综合性灌溉试验区,并承负全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的职能。

春华灌溉试验站总体布置图

5.开展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开展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支撑,对于我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应有的担当。为此,我院与2011年组建了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主动参与水资源管理技术工作,针对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技关,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能够解决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2014年针对水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需要,研究制定了《湖南省用水定额》,已经省人大审定颁布,它既是我省各行各业节约用水的强制性标准,也是分解制定市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的依据、省政府每年对市州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考核的依据,其影响和作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十分巨大的基础性作用。

每年年初三条红线四项指标的制定、分解,年末四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的核算,全国一盘棋下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核查及台账系统建立,等等这些水资源管理的“牛鼻子”项目,均具有很深的技术难度,既无经验可鉴,也无先例可循,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科研的方式攻坚克难。我院水资源研究中心正是像完成科研项目一样的工作热情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厅水资源处下达的这些任务,为湖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强用力的科技支撑。
 
研究制定《湖南省用水定额》

6.大力投入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为贯彻落实2006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及2010年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省防办委托我院先后承担了湖南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湖南省山洪灾害防治示范建设项目、湖南省省级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浏阳市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试点建设等项目。其中湖南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获得省防办及省项目组的好评,浏阳市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试点建设项目成果获得国家项目办的好评。

7.洞庭湖研究稳步发展,组成湖南水利科技新内容

从水利科学研究基础理论出发,我院已全面展开洞庭湖科学研究工作。在四水干流和洞庭湖水沙模拟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及应用。科研成果具体表现在新的江湖关系条件下洞庭湖水沙变化、水文情势变化、蓄洪分布及防洪适应性研究等方面。包括结合信息化技术建立的四水干流及洞庭湖河湖管理平台、基于数据同化方法的水沙模拟研究等,并且先后承担了洞庭湖特性研究、长江中游梯级水库调度研究、洞庭湖非常洪水分析等项目,成功申报2018年省重大水利科技项目1项。

8.紧跟时代节奏,积极参与河长制研究

自2017年以来,按中央的要求全国各地要全面建立河长制。我院积极参与、努力创新,在我省河长制建立及推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立足我省省情,结合国家要求,编制我省一河一策编制指南,为全省一河一策编制全面启动提供参考模板和借鉴;根据我省河长制任务要求及开展情况,组织编写了湖南省河长制工作手册,既为各市州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可学习的教科书,又为宣传湖南省河长制工作提供了可推广的宣传册;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立足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在全省基层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工作,完成了多项技术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基础与案例依据;站在技术角度,多次指导、培训省内各地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河长制工作。
 
 
三、科研典型成果

1、环喷式电液伺服阀(1987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2、高峰水库大坝安全分析研究(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寺山坪水库浆砌石拱坝综合优化设计(1998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大坝基岩严重地质缺陷隐患安全分析及优化治理技术(2004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灌区渠道整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湖南省主要作物灌溉定额等值线图研究(201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新型土工复合膜料及技术(2012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农村饮用水水质处理技术研究(2013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化、生态化研究(2014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紫鹊界梯田原生态自流灌溉系统研究与应用(201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证书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