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为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4月8日至9日,第一支部、第五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开展“半条被子悟初心、学习党史增自信”党史学习教育,接受初心洗礼,筑牢信仰之基,用实践活动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
“半条被子”也称“半床棉被”。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上旬,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睡在屋檐下、空地里,不仅没有动村民的东西,还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挑水等。当时30多岁的村民徐解秀心疼这些战士,就把在她家外面露宿的3位女红军请进自己家里住。临走时,怕徐解秀母子寒冬难熬,3位女红军执意把被子留给她,但徐解秀坚决不同意。推来推去僵持不下,一位女红军索性找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还留下两句话:“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送您一床新被子。”抱着半条被子,徐解秀含着泪送走了三位女红军。1984年10月份,时为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开始了徒步重走长征路采访报道的征程,在沙洲村遇到了徐解秀老人,老人对他说:“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罗开富听后当即写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并以《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为标题在经济日报上发表,揭开了隐藏五十年的“半条被子”暖心的一幕。
党员们先后参观了湘南纪念起义纪念馆、“半条被子的温暖”主题陈列馆,在陈列馆里聆听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习近平总书记“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讲话,观看了“半条被子”电影片段,通过展厅里一幅幅图片和解说员的深情讲解,了解了红军长征途经汝城,与当地人民一起革命奋斗的历史。通过近距离参观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总卫生部旧址,听徐解秀老人小儿子朱中雄亲口述说了他母亲与三位女红军感人的故事,真正感受到徐解秀老人那句发自内心的“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的分量。通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洲村的足迹,参观了百亩猕猴桃和黄姜种植地,听到沙洲村小学传出来的郎朗地读书声,欣赏着沙洲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亲身体验到了改革开放和红色教育传承给这个村庄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大家通过近两天的参观学习,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是多少革命先辈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用生命换来。感受到“半条被子”故事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将饥饿、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赤子情怀,是红军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印证,彰显了共产党人忠于人民的崇高品格,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它是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的真实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现实缩影。作为新时代水利科技战线的共产党人,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不渝地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继承和弘扬“半条被子”精神、长征精神、科学家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新时代水利行业精神,不断强化“四个意识”, 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不断锤炼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党性修养,用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用一流的业绩展示自己,立足岗位,守正创新,无私奉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